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操戈 鄧衛哲)盛夏的海南驕陽似火,三亞崖州區壩頭基地的大豆試驗田內一片生機盎然,南京農業大學熱帶大豆選育團隊正在開展的一年五代大豆育種研發工作,將有效縮短至少一半的新材料選育時間,快速提升育種進程,服務國家種業戰略,保障大豆產業安全。
在我國大豆每年需求量約1.1億噸左右,90%以上的大豆需要進口,提高大豆的單產和品質,優化品種結構,對于保障大豆產業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目前重點攻關研發大豆分子設計育種芯片,建立大豆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體系,培育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充分利用三亞優越的光溫條件,開展一年五代大豆育種研發工作。
“國內育種一年兩代的育種速度,一個新材料選育需要大約10年時間,三亞當前開展的一年五代育種工作,在路徑正確的前提下,能將新材料的選育時間縮短一半,快速提升育種進程,為新品種的選育節約大量時間。”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博士劉方東介紹,試驗田內正在謀劃建設鋼結構塑料薄膜隔離大棚,克服目前海南多雨水、多臺風、多蟲害的影響,積極探索開展一年五代的材料選育工作。
目前,壩頭基地種植大豆15畝,包含1356份大豆種質資源,已有接近一半的大豆資源進入收獲期,大豆采收工作在持續進行,而這將有力推動東南亞地區粒用大豆育種研發工作。
據悉,南京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高位嫁接”本校優質學術資源,今年3月首次將南京農業大學熱帶大豆選育團隊引入壩頭基地開展大豆育種攻關工作,旨在探索推動大豆產業在海南由南繁加代轉變為鮮食大豆的全年育種研發、由育制種向鮮食大豆產業鏈、由季節性農業產品向全年供給性產品拓展,探索打造服務全國鮮食大豆生產基地和制種基地,為推動海南南繁產業發展、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供助力。